選擇“健康”的好水
好水的條件,不應含有農藥、重金屬、細菌等有害物質,應均勻地溶解鈣等無機物成分,PH值為8-9的弱堿性水為宜;最好含有豐富的氫離子。自來水不可直接飲用,凈水器凈化過之后方可放心飲用。

喝水量因人而異
有人說一天要喝夠八杯水才夠,其實喝多少水并沒有一個固定的要求的,水喝多少還要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進行喝。
喝溫不喝涼
喝涼水會使胃腸黏膜突然遇冷,從而使原來開放的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胃腸不適甚至腹瀉。

因此,喝水的溫度不能太熱也不能太涼,最適宜的溫度是10℃~30℃。
喝淡不喝甜
夏季流汗損失的不僅僅是水分,還有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等。因此天熱時應喝些淡鹽水補充鈉,自制綠豆湯、檸檬水等不僅消暑降溫,還能補充維生素等多種營養。
需要提醒的是,各種甜飲料高糖、高能量,營養素也比較單調,并不推薦大量飲用,更不能用來代替白開水。
慢喝不快喝
喝水時,不少人習慣“豪飲”一番,但這種飲水方法對健康并無好處。快速大量喝水會迅速稀釋血液,增加心臟負擔,也容易把大量空氣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脹。 正確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幾次徐徐咽下,這樣才能充分滋潤口腔和喉嚨,有效緩解口渴。
早喝不晚喝
當出現口渴心煩或乏力頭疼等狀況時,說明機體細胞已經開始脫水,此時再喝水已經是“被動飲水”。久而久之,人體就會長期處于一種潛在的缺水狀態,不利于正常代謝。
因此,喝水跟吃飯一樣,也需要定時,變被動飲水為主動飲水,在感覺到“口渴”之前喝水。
喝水也“吃”水
黃瓜、西瓜、番茄等果蔬中的水分比起普通的水,更容易進入細胞。因此在喝水的同時,也要“吃”水。
另外,水果蔬菜還富含各種抗氧化劑、多種礦物質及重要的B族維生素等,對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衰老、抵御疾病都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