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水北調山東線示意圖(圖片來源:網絡)
2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及效益發揮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南水北調工程自2013年建成以來,歷經試通水、試運行、正式運行,圓滿完成了 3個年度的調水任務,3個調水年度累計調入山東水量約11億立方米,山東南水北調一期工程 13個設區市的規劃供水范圍目標全部實現。山東省南水北調局局長王安德在會上介紹,今年 3月 10日,調引長江水到達山東最東端的威海市,標志著山東南水北調一期工程 13個設區市的規劃供水范圍目標全部實現。
為提升山東南水北調干線調蓄水庫供水水質,山東創造性地構建了“治、用、保”流域污染綜合治理體系,通過投放濾食性魚類增殖、保潔水源,進一步保障了南水北調輸水干線水質。
13城市喝上長江水
“北方的缺水南方來補,山東南水北調一期工程主要是緩解蘇北、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城市缺水問題,并為向河北、天津應急供水創造條件,供水區范圍涉及我省的 13個市、68個縣(市、區),每年可為山東省調引 13.53億立方米的長江水。”
王安德對導報記者說,南水北調從戰略上調整山東省的水資源布局,實現長江水、黃河水、淮河水和當地水的聯合調度、優化配置,為保障山東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
其中,2015-2016年度,通過臺兒莊泵站從江蘇調入山東省水量 6.02億立方米,向濟南、青島、棗莊、濰坊、濟寧、威海、德州等 7個受水市先期供水 2.4億立方米,順利完成了水利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和山東省政府確定的調水任務。 6月 20日,省內 2015-2016年度調水工作結束。
王安德介紹,山東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共分為 14個單項、38個供水單元,概算總投資 224億元。截至 2016年 5月底,全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 38個供水單元累計完成投資 190.26億元,占總投資的 84.8%,已有 23個供水單元基本建成,今年底將基本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并具備接納長江水的條件。
絕跡鱖魚再現南四湖
“山東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山東省建設了截污導流工程(又稱為“中水截蓄導用工程”)。該工程將城市污水處理廠、工業廢水處理設施處理后達標排放的中水(再生水)進行截、蓄、導、用,在調水期間使其不進入或少進入南水北調調水干線,以保障干線工程輸水水質。”山東省南水北調局副局長羅輝說。
導報記者了解到,山東省的中水截蓄導用工程包含 21個單項,總投資12.09億元,使棗莊、濟寧、泰安、臨沂、德州、聊城、菏澤等 7市、30個縣(市、區)直接獲益,每年可消化中水 2.06億立方米,削減 COD近 5萬噸、氨氮 3000多噸,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調工程的水質安全。
“建立了南水北調內部水質監測體系,在輸水干線重要工程節點、重要支流匯入處、交水斷面等位置,設置監測斷面,建立水質自動監測站,確保全面實時反映全線水質狀況。”羅輝介紹,目前,山東南水北調干線三座調蓄水庫已納入省水文局常規監測范圍。此外還建立了南水北調輸水干線水質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確保及時降低或消除突發事件對輸水干線水質帶來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小污染。
羅輝表示,南四湖曾經絕跡多年的小銀魚、鱖魚、毛刀魚、麻坡魚等對水質要求比較嚴格的魚類重現。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流域水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提升,輸水干線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南水北調工程浩大,對于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和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工作,促進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也十分重要。”羅輝說。對此山東省政府制定印發了《山東省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2015-2025)》,南水北調受水區涉及地下水超采的 9個市、36個縣(市、區),已全部編制完成當地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并獲市級政府批復,正督促整治方案實施。在組織滕州、壽光 2個縣級市進行綜合水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和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工作,一堵一疏,有利于全省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水生態的保護,有利于提高各地使用外調水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消化跨流域調水工程水價偏高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南水北調工程發揮綜合帶動作用。
如需要產品及技術服務,請撥打服務熱線:13659219533
選擇陜西博泰達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你永遠值得信賴的產品!
了解更多,請點擊hapath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