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放暑假,輔導員張蕾給四名外籍學生講暑假安全注意事項

學校已經放假,來自剛果的留學生蘭恩仍在學習功課
“我在西安留學,老師和同學對我很好。我喜歡吃西安的羊肉泡饃和中國的‘三明治’肉夾饃,去年暑假我參觀了華清池、兵馬俑、大雁塔、明城墻,今年暑假我還要去華山、法門寺,我覺得陜西人嫽滴很!”這就是來自巴西的留學生圣保羅在西安留學期間的感受。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漢語熱持續升溫,西安作為一個有著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國際化大都市,已成為許多外國學生來中國留學的首選城市之一。在西安的留學生來自全球90多個國家(地區),在此之前,資料顯示為4959人。盡管沒有最新的數據統計,但據業內人士估算目前大約在7000人以上。
隨著暑期的到來,眼下又到了大學生們的“休閑季”和“黃金假日”,那么,這些來自歐美、非洲、亞洲等地的外國留學生,他們的假期是怎么度過的?這些外籍留學生在西安的生活學習又是怎樣一種感受?
6月28日-30日,記者到西安部分大學探營,與外籍留學生進行深度交流溝通,切身感受到西安外國留學生的別樣生活。
剛果女孩吃飯開小灶自做“香辣魚”
“我在西安上大學已經4年時間了,2012年我考到長安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今年畢業,過兩天我就回國,機票都買好啦。”
今年26歲的夏云舒(中文名字)來自非洲中西部國家剛果,這個皮膚黝黑、身材挺拔的非洲女子,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還不時地打著手勢,她告訴記者說,她出身于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職業軍人,母親是家屬。上中學時,她通過學歷史和地理對遙遠的文明古國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中畢業后,她考取了公派留學生,和中國路橋公司簽訂了委培協議,學的是公路設計專業。他們這年級一共來了20個剛果學生,其中,只有5個女孩。由于路途遙遠,旅費高昂,她來到西安上學的4年時間內,只回過兩次家,從西安乘飛機到廣州或北京轉簽,然后,直飛剛果,行程16個小時。
在西安學習期間,每逢假期,除了惡補中文和專業知識,就是當驢友、背包客。夏云舒自豪地告訴記者,她大三時在路橋公司筑路工地實習了一個月時間,然后,就利用假期到北京、上海、廣州、海南、大連旅游觀光,“畢業回國后,再也沒有機會來中國了,所以我盡量多去一些地方。”她非常依戀地說。由于她家收入一般,旅游的錢,都是她從每月3000元的獎學金中節省下的。
6月28日,在輔導員老師張蕾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長安大學外籍留學生宿舍樓,在二層樓一間女生宿舍,只見剛果來的夏云舒正在熟練的用調料腌制香辣魚,然后拿到一樓烹飪房精心制作。小夏告訴記者,在西安這四年,她學會了做中國菜,特別是四川菜。學校給他們這些外籍學生開辦食堂,包括伊斯蘭學生的清真灶,但是,感覺還是自己做的可口好吃,所以,外籍女學生幾乎個個自己做飯開小灶,男學生也有一半以上是自己做飯,除非課程特別緊的時候才吃大灶呢。學校安排外籍學生每兩人一間房,并留有洗浴和做飯的空間。
在靠墻的衣柜兼化妝柜上,記者看到有三層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化妝品,可見這位非洲美女對美的追求極盡所能。而在其寬大的臥床上,一下擺了4個大小不一的“抱抱熊”與其相伴。據小夏說,為了節省開支,她很少給家里打電話,她想家的時候,每晚11點左右,利用微信或者QQ聊天和父母進行交流。
與女生宿舍不同,外籍男生宿舍,墻上掛著拳擊手套、吉他,球星和杰克遜的照片,房屋比較凌亂,門口竟然擺著丟棄的襪子和球鞋,等著清潔員阿姨打掃。其中一位22歲的非洲男生博思納非常有趣,他反問記者:“你們中國的大學男生喜歡做什么?他們的假期怎么度過?”看他單純可愛的樣子,把圍觀的學生全逗樂了。
亞洲留學生大多比較傳統含蓄
與歐美和非洲籍留學生相比,亞洲和中國周邊國家的留學生比較內向傳統。來自尼泊爾的留學生巴布(SahPappv),今年25歲了,在他的微信照片中,記者看到他已經結婚,并有了小孩。可他盡管留著胡須,但看上去還是一個大男孩。
巴布的父親是一個農民,母親是教師,家在首都加德滿都郊區,他去年大學畢業后,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印度留學,一個就是到中國留學。他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飛速,教學水平高,將來尼泊爾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漢語,自己又選擇了橋梁工程專業,所以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國,選擇了西安。在長安大學就他一個尼泊爾留學生,同學們戲稱他為“獨生子女”。到學校后,每個假期學校都安排去外地參觀旅游,先后去了延安、銅川照金、西岳華山等地。他決定明年寒假回家,今年假期他參加絲綢之路的宣傳公益活動,當一名志愿者。一邊學習漢語的口語交流,一邊領略陜西的風土文化。
同樣,利用假期參加絲綢之路宣傳公益活動的,還有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葉麗婭。葉麗婭學的是企業管理,2015年在新疆師范大學學習一年漢語,目前正在考取五級漢語。這個大眼睛、瓜子臉,白皮膚的外籍女子除了母語吉爾吉斯語之外,她中國話和俄語也說得非常溜。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她的臉上始終掛著恬靜的微笑。她雖然學的是企業管理,但她希望自己將來能當個漢語老師,“中國現在實行‘一帶一路’戰略,我們吉爾吉斯斯坦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國家,將來和中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我作為一個文化交流的使者,感覺非常榮幸。”
來自鄰國越南的女留學生梁氏草娟,今年23歲,她的臉型、長相以及說中國話的口音和廣東人非常相近。她家在距河內80公里遠的永福省。她是公派留學生,上學的一切費用來自中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她自稱自己屬于內向性格,不善言談,她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她剛到西安時一點都不適應,尤其是冬天比較寒冷,比他們那兒冷多啦,不過現在她已經適應啦。由于離家半年多時間,父母非常想她,她已經買好了回家的機票。明天坐飛機到南寧,然后坐大巴出境回國。梁氏草娟告訴記者,越南留學生在西安有30多名,分布在西安交大、西安電子科大、長安大學等院校,每兩個月十幾個同學聚一次,以解思鄉之苦。
記者采訪時,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美女留學生李可嵐,戴著防霾口罩,僅僅因嘴唇下出了一個痘痘,她將自己漂亮的面容隱藏在口罩下,感覺非常搞笑。她上大學學的是歷史系,如今學的是企業管理,她對中國的文化很感興趣,表示今年暑假她回老家,給弟弟妹妹教漢語,培養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
假期在校“充電”和外出旅游是留學生主要選擇
在記者采訪的50多名西安外籍留學生中,表示假期留校學習的占采訪人數的60%,選擇旅游觀光的有30%,選擇回家避暑的占10%。
在西安交大國際教育學院上研究生的戴安娜,來自法國巴黎,她學的是機械設計。她從在巴黎上大二開始,就到麥當勞餐廳打工,每天掙450歐元,積攢下一小筆積蓄。到西安留學后,今年寒假期間,她用自己的錢,到韓國、日本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云南等地旅游。今年暑假她決定,回老家探親。戴安娜的同鄉來自法國的羅曼則同樣選擇了回家探親,他表示西安的高溫天氣無法適應,他回國后一邊復習功課,一邊打工掙點零花錢。而一位來自巴西的留學生圣保羅,已經購買好了當天去四川旅游的車票,他用幾句話表達自己的留學感受,然后揮手匆匆離去。
來自芬蘭北部羅瓦涅米的劉小雪,今年19歲,是記者采訪的年齡最小的一個外籍留學生。她父親是一名退休外科醫生,標準的西安人;母親是芬蘭人,大學老師,她是華裔芬蘭人。她很自豪地說,芬蘭有北極光、圣誕老人,學漢語將來很有前途。今年暑假,她決定回老家芬蘭,目前西安氣溫高達攝氏40度,而在她們北芬蘭只有15攝氏度,真是避暑勝地,令她非常驕傲的是,期末考試她的中文考了92.5分,她用了一句“凱旋而歸”加以形容。
根據我國的相關政策規定,外國留學生不能在國內勤工儉學,所以,許多外籍大學生選擇和中國學生一對一的進行中文和英語、法語、俄語等語種的相互學習,不收任何費用。只有一位美國籍自費生邁克和加拿大的留學生沃學華(中文名字),表示暑假前他們就買好了打折機票,放假后回老家打工,掙下半年的學費錢。據記者觀察,選擇暑假回國打工的留學生,大多為自費生,而且家庭收入相對較低,在其國家屬于一般收入階層。
輔導員和管理者心目中的留學生
談起和外籍學生的相處,從2012年至今一直在長安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給剛果留學生當輔導員兼班主任的張蕾老師深有感觸地說,這些非洲國家的學生非常單純,令她感動的是,有一次班里的一個剛果女同學患病住院做手術,同學們自行排班到醫院24小時守候;再就是自己生小孩坐月子,班里的外籍同學得到消息親自到她家去看望她,讓她深受感動,特別是到了畢業季,她所帶的學生舍不得離去,相互擁抱淚眼婆娑,場面非常感人。
西安交大國際教育學院辦公室席斌老師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學院有外籍留學生1892人,其中公費留學生600多名,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南非、芬蘭、巴西、韓國、巴基斯坦、日本、尼泊爾、巴林等國家和地區,就像一個聯合國,他們負責給學生簽證、新生入學,住宿、后勤保障等工作,工作雖然繁瑣,但累并快樂著。
長安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張偉非常形象地比喻說,“我們對外籍學生的培養,就像撒下的一顆顆友誼的種子,學生畢業回國后,對于宣傳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對于我國的影響力,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年,我們學院共培養了4000多名留學生,目前有留學生700人,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學的主要是公路橋梁專業,大多處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友鄰國家,非常缺乏這方面的建設人才,所以我們對未來非常看好,充滿信心。”
如需要產品及技術服務,請撥打服務熱線:13659219533
選擇陜西博泰達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你永遠值得信賴的產品!
了解更多,請點擊hapathon.com